为诚信立法为发展蓄力
——解读《甘肃省社会信用条例》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11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甘肃省社会信用条例》。《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通过和实施,必将对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立法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为解决我省社会信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社会信用地方性法规势在必行、正当其时。
“《条例》明确了适用范围及部门职责。首先规定了我省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归集、整理、加工、共享、披露查询和使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活动适用本条例,对社会信用和社会信用信息的概念作出界定;其次明确了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职责,要求政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构,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一处副处长苏敏介绍。
苏敏: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一处副处长
市场信用信息采集更加规范
《条例》明确提出,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
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条例》同时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纳税数额等信息,但是明确告知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的除外。
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条例》明确提出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苏敏介绍说,《条例》同时对守信激励措施、一般失信惩戒措施、严重失信行为以及惩戒措施作出细化规定,并对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认定,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制管理以及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人的记录和惩戒作出规定。
《条例》提出,鼓励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根据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对守信主体采取优惠便利、增加交易机会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措施;对失信主体采取取消优惠、提高保证金等增加市场交易成本的措施。
苏敏表示,《条例》对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也作出明文规定,明确市场主体作出的相关书面承诺,其履行情况应当记入信用记录并作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51号 联系电话:0931-8825685
博亚体育app主办 陇ICP备09002628号-3 网站标识码:6200000037 甘公网安备 62000002000108号
为诚信立法为发展蓄力
——解读《甘肃省社会信用条例》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11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甘肃省社会信用条例》。《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通过和实施,必将对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立法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为解决我省社会信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社会信用地方性法规势在必行、正当其时。
“《条例》明确了适用范围及部门职责。首先规定了我省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归集、整理、加工、共享、披露查询和使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活动适用本条例,对社会信用和社会信用信息的概念作出界定;其次明确了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职责,要求政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构,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一处副处长苏敏介绍。
苏敏: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一处副处长
市场信用信息采集更加规范
《条例》明确提出,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
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条例》同时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纳税数额等信息,但是明确告知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的除外。
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条例》明确提出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苏敏介绍说,《条例》同时对守信激励措施、一般失信惩戒措施、严重失信行为以及惩戒措施作出细化规定,并对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认定,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制管理以及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人的记录和惩戒作出规定。
《条例》提出,鼓励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根据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对守信主体采取优惠便利、增加交易机会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措施;对失信主体采取取消优惠、提高保证金等增加市场交易成本的措施。
苏敏表示,《条例》对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也作出明文规定,明确市场主体作出的相关书面承诺,其履行情况应当记入信用记录并作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甘肃司法网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51号
联系电话:0931-8825685 传真:0931-8884970
陇ICP备09002628号-3 甘公网安备
62000002000108号
博亚体育app主办